第105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105章
王浮得了信, 自然要和蘇軾說, 蘇軾怒火三丈, 恨不得立刻駕車去眉山把八娘接過來。但平靜下來,還是決定讓蘇洵和程氏處理這件事, 便匆匆回了家。
王浮可憐八娘, 絞盡腦汁回想前世知道的有關蘇家的知識,突然靈光一閃, 想到了八娘的結局。
歷史上的八娘,是作為一個沖突的引子被記載於冊的。蘇八娘受到婆家刁難, 郁郁寡歡, 蘇洵把她接回家,不久便去世了, 因此蘇洵格外痛恨程家,在村中立碑刻文辱罵程家,自此兩家決裂, 不覆往來。
這件事可能也間接導致了程氏的早逝, 不論如何,喪女加上官人與娘家撕破臉面的決裂, 對於一個情感細膩的女人來說,都是很重的打擊吧。
想到這裏, 王浮不敢耽擱, 立刻派人去眉山,暗中守護和幫助八娘,以免她在蘇洵與程家交涉的過程中, 發生什麽意外。她還特意把府城的醫學生派了兩個到眉山去,正好隱藏在李大夫手下,先幫八娘治病。
也幸好是她謹慎,蘇洵得知八娘在程家受了苦,起初也是不信的,後來寫了信去程家質問,心虛的程浚看了,對八娘更加憎恨,原本他們夫妻就對程之才寄予厚望,希望他能夠娶一個身份更好的妻子,奈何他與八娘的婚事是早就定下來的,不好退親。程浚因父喪丁憂後,一直在家,他身體越來越差,不能再適應游宦生涯,更對程之才嚴苛以待,討厭身份不高,身體還不好的八娘。或許在他看來,程家因為和樂樓成為眉山乃至成都府巨富,卻沒有相匹配的官場地位,是件很難以容忍的事吧。
夫妻倆甚至使出毒計,一面敷衍蘇洵,一面更加變本加厲地折磨八娘,仗著公婆的身份,他們讓八娘做的事似乎都很正常,只能說“不慈”而已,八娘雖然痛苦,卻不敢反抗,直至趙家書籍鋪的掌櫃得了王浮指示,與她攀談,幫她出謀劃策,對付程家夫妻,又幫她在市井中散布消息,讓程浚夫婦忌憚於她。
掌櫃的妻子還帶著八娘去李大夫那裏看病,王浮派過去的兩個娘子都是專研婦科,與白芷一樣,她們才學出眾,經驗豐富,立刻就根據八娘的情況提出了治療方案,不過首要一條,就是讓她脫離如今的困境,減少外界壓迫對她心情的影響。而這件事,誰都幫不了她,需要她自己面對,自己抗爭。
她平日裏愛看戲本,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勇氣反抗,寄托於戲文中的主角,在所有人的鼓勵下,她終於鼓起勇氣回到程家,當著程浚夫妻的面提出了不滿,收拾了一些重要的東西,連夜坐車來到了青神。
就在蘇軾反覆勸說蘇洵回眉山看看姐姐時,八娘敲開了蘇家的門,跪在門口,泣不成聲道:“大郎是我萬死不辭生下的孩子,我不願他活在程家那個毫無人情味的鬼窟裏,爹爹,阿娘,求你們幫我把大郎要回來吧!”
言語之間,已經堅定了要與程之才和離的想法。
蘇洵把女兒從地上拉起來,望著她消瘦的臉頰和失去了神采的雙眼,心中已經有幾分相信程家確實欺侮了八娘。八娘是個溫柔恭順的好孩子,能讓她連夜逃回來的,不是惡鬼的逼迫,還能是什麽?!
“你且進屋,將程家人的所作所為一一同為父說來,不論如何,爹爹都會替你討一個公道回來。”
八娘泣不成聲,程氏把她抱在懷裏,也淚如雨下。她把自己嫁到程家發生的所有事情如實說了,見蘇洵攥緊拳頭,怒目圓睜,似乎就要沖出去找程家人算賬,連忙安撫他:“幸而有趙家書籍鋪的掌櫃幫我,時時開導我,帶我去看了女醫,女兒才知道,原來我的病並非不能治好,只是有人成心要我抑郁寡歡,自哀自傷,早日讓出這個大少夫人的位子。”
“我的兒啊!”程氏放聲大哭,她從未想過
,往日對她那麽好的大哥大嫂,會幹出這樣的事,但她稍微平覆後,卻擔心起八娘日後的出路,“可你怎能不聲不響地跑了呢,萬一日後正輔回來了……”
“正輔”是程之才的字。
蘇洵厲聲呵斥道:“還提什麽程正輔?就是他不知道護著八娘,才出了這樣的惡毒事,這人如此沒有擔當,還同他過什麽日子?和仲,收拾一下,咱們明日回眉山,替你姐姐要個公道回來!”
蘇軾應聲去了,蘇轍跟在他身邊,突然說:“近幾年,大舅舅做的許多事,恐怕都……”
蘇軾也隱隱約約知道一點,程家大房和二房不是無故分開的。因為二房的和樂樓太過出名,大房想要分一杯羹,本來程深並沒有什麽怨言,十分大方地分了幾家和樂樓交由大房管理,一年過去,他們背靠著和樂樓的招牌,做了許多傾軋同行的事,還圈地放貸,極力擴張勢力,反而丟失了本心,以次充好糊弄顧客,於是這幾家和樂樓開不下去了,大房的人又想要二房經營得好的和樂樓。程深不願再容忍下去,於是在宗族的見證下,自請分家,往日所有積蓄都不要,只把和樂樓完完整整帶走了。這事對程氏宗族來說是醜事,自然沒幾個人知道。
二房走後,大房多了許多銀錢,開始在眉山及益州府等地買地買人,期間惹出了不少是非,尤其放貸之事,深為眉山人所惡。
第二天,蘇洵帶著蘇軾兄弟倆回了眉山,親自與程浚談判,要求讓八娘與程之才和離。蘇洵寫文章言辭犀利,平時吵架也不落下風,而且他為人剛硬,寧折不彎,不然歷史上也做不出為了女兒與妻子的家族當面決裂的事來。這一次八娘還活著,他也就沒那麽刻薄尖銳,但還是說得程浚老臉通紅,屁都不敢放一個。
至於八娘的孩子,蘇洵本覺得女兒要是帶著孩子不好再嫁,並不想要過來,但八娘一直哭訴,說那孩子自幼體弱,大夫說可能活不過三歲,她不想孩子從小便母子分離,更不相信程之才後娶的妻子會對這孩子好,執意把孩子要過來。
程浚也不喜這個體弱多病的長孫,但畢竟是他程家血脈,怎能如此輕易放手?蘇洵費了許多口舌,才把孩子要過來,只是程浚還要求孩子日後不得改姓,只能由蘇家人撫養。這也能理解,程氏好歹是他妹妹,讓親妹妹撫養一個註定會夭折的長孫,他還是願意的。
蘇洵帶著孩子回來,蘇軾抱著瘦小蒼白、氣息微弱的小外甥,心都化作了一灘水,這孩子生來坎坷,在繈褓中就受了那麽多罪,惟願他能平安長大,無憂無慮地過完這一輩子。
八娘在青神住下,程氏為外孫新請了乳母,並給他取了一個小名叫做“石頭”,也是為了應民間所說,賤名好養活的說法。雖然和離了,八娘的氣色卻一天天滋潤起來,漸漸有了十九歲女子的明媚,在醫女的調理下,她們母子的身體都好了許多,看起來也不再那麽觸目驚心了。
蘇洵得知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王浮在幫忙,對她的印象好了很多,再加上同在一間書院教書,他跟王方的關系也漸漸親密起來,互相稱兄道弟,兩家也時常來往。
蘇八娘因為和離的事格外感激王浮,於是常常到王家串門,王浮便說:“姐姐如今氣色好了許多,在家裏閑著也是閑著,不如和我一起出門走走?”
蘇雙宜也聽說她在組織貧苦女子學習各類知識,若是放在以前,她可能還會害怕,但現在她想通了,女子雖柔弱,卻也能自強,如同戲文裏唱的木蘭一般,男子能做的事,女子也能做,甚至能比他們做得更好。
於是她也常常和王浮一起,參加女學會的活動。她們的女學會,如今有三十多個十四五歲的中流砥柱,還有十來個十二三歲的預備役,再加上幾個各地收養的女嬰和前來投奔的三十幾歲的
寡婦,已經頗具規模。在青神當地,人們常把她們和帶發修行的女冠混在一起,而女冠往往沒什麽好名聲,有幾個姑娘還因為這個,受不了家裏的壓力退出了。
雖然頗多誤解和阻礙,但姑娘們的生活是很充實的,早起念詩唱歌,鍛煉身體,把院子裏的雜事做完,一批人上山采藥,一批人在家裏曬藥制藥,另一批年紀較大的,會背著書箱到鄉下偏遠的地方給窮苦百姓看病,她們的老師,最近新加了兩位,就是幫助了八娘的那兩個府城來的畢業學員。
下午她們會紡織刺繡,既學習技術又能補貼家用,到了晚上,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談心,將自己一天的學習心得和體會說出來,她們甚至會談論一些國家大事,談到流民、兵亂和災荒。
八娘完全被這樣的生活吸引,她飽讀詩書,卻常常感慨,自己讀了書,似乎就是為了看兩句賬本戲文,不至於被人嘲笑,可人讀書是為了什麽呢?僅僅是為了不被人嘲笑嗎?她覺得不是。
在偏遠封閉的山村,老弱婦孺無法走出去看病,而行腳大夫往往是欺世盜名的方士騙子,女學會的出現拯救了這樣一些可憐的人,漸漸也在鄉間有了一些好名聲,但當她們開口勸解百姓不要溺殺女嬰、讓女孩子和男孩一樣學些有用的東西、不要虐待女性時,往往會受到嘲諷和哄趕。
但女學會仍然秉持著這樣的宗旨,不斷為世人治病,試圖教化他們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王浮得了信, 自然要和蘇軾說, 蘇軾怒火三丈, 恨不得立刻駕車去眉山把八娘接過來。但平靜下來,還是決定讓蘇洵和程氏處理這件事, 便匆匆回了家。
王浮可憐八娘, 絞盡腦汁回想前世知道的有關蘇家的知識,突然靈光一閃, 想到了八娘的結局。
歷史上的八娘,是作為一個沖突的引子被記載於冊的。蘇八娘受到婆家刁難, 郁郁寡歡, 蘇洵把她接回家,不久便去世了, 因此蘇洵格外痛恨程家,在村中立碑刻文辱罵程家,自此兩家決裂, 不覆往來。
這件事可能也間接導致了程氏的早逝, 不論如何,喪女加上官人與娘家撕破臉面的決裂, 對於一個情感細膩的女人來說,都是很重的打擊吧。
想到這裏, 王浮不敢耽擱, 立刻派人去眉山,暗中守護和幫助八娘,以免她在蘇洵與程家交涉的過程中, 發生什麽意外。她還特意把府城的醫學生派了兩個到眉山去,正好隱藏在李大夫手下,先幫八娘治病。
也幸好是她謹慎,蘇洵得知八娘在程家受了苦,起初也是不信的,後來寫了信去程家質問,心虛的程浚看了,對八娘更加憎恨,原本他們夫妻就對程之才寄予厚望,希望他能夠娶一個身份更好的妻子,奈何他與八娘的婚事是早就定下來的,不好退親。程浚因父喪丁憂後,一直在家,他身體越來越差,不能再適應游宦生涯,更對程之才嚴苛以待,討厭身份不高,身體還不好的八娘。或許在他看來,程家因為和樂樓成為眉山乃至成都府巨富,卻沒有相匹配的官場地位,是件很難以容忍的事吧。
夫妻倆甚至使出毒計,一面敷衍蘇洵,一面更加變本加厲地折磨八娘,仗著公婆的身份,他們讓八娘做的事似乎都很正常,只能說“不慈”而已,八娘雖然痛苦,卻不敢反抗,直至趙家書籍鋪的掌櫃得了王浮指示,與她攀談,幫她出謀劃策,對付程家夫妻,又幫她在市井中散布消息,讓程浚夫婦忌憚於她。
掌櫃的妻子還帶著八娘去李大夫那裏看病,王浮派過去的兩個娘子都是專研婦科,與白芷一樣,她們才學出眾,經驗豐富,立刻就根據八娘的情況提出了治療方案,不過首要一條,就是讓她脫離如今的困境,減少外界壓迫對她心情的影響。而這件事,誰都幫不了她,需要她自己面對,自己抗爭。
她平日裏愛看戲本,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勇氣反抗,寄托於戲文中的主角,在所有人的鼓勵下,她終於鼓起勇氣回到程家,當著程浚夫妻的面提出了不滿,收拾了一些重要的東西,連夜坐車來到了青神。
就在蘇軾反覆勸說蘇洵回眉山看看姐姐時,八娘敲開了蘇家的門,跪在門口,泣不成聲道:“大郎是我萬死不辭生下的孩子,我不願他活在程家那個毫無人情味的鬼窟裏,爹爹,阿娘,求你們幫我把大郎要回來吧!”
言語之間,已經堅定了要與程之才和離的想法。
蘇洵把女兒從地上拉起來,望著她消瘦的臉頰和失去了神采的雙眼,心中已經有幾分相信程家確實欺侮了八娘。八娘是個溫柔恭順的好孩子,能讓她連夜逃回來的,不是惡鬼的逼迫,還能是什麽?!
“你且進屋,將程家人的所作所為一一同為父說來,不論如何,爹爹都會替你討一個公道回來。”
八娘泣不成聲,程氏把她抱在懷裏,也淚如雨下。她把自己嫁到程家發生的所有事情如實說了,見蘇洵攥緊拳頭,怒目圓睜,似乎就要沖出去找程家人算賬,連忙安撫他:“幸而有趙家書籍鋪的掌櫃幫我,時時開導我,帶我去看了女醫,女兒才知道,原來我的病並非不能治好,只是有人成心要我抑郁寡歡,自哀自傷,早日讓出這個大少夫人的位子。”
“我的兒啊!”程氏放聲大哭,她從未想過
,往日對她那麽好的大哥大嫂,會幹出這樣的事,但她稍微平覆後,卻擔心起八娘日後的出路,“可你怎能不聲不響地跑了呢,萬一日後正輔回來了……”
“正輔”是程之才的字。
蘇洵厲聲呵斥道:“還提什麽程正輔?就是他不知道護著八娘,才出了這樣的惡毒事,這人如此沒有擔當,還同他過什麽日子?和仲,收拾一下,咱們明日回眉山,替你姐姐要個公道回來!”
蘇軾應聲去了,蘇轍跟在他身邊,突然說:“近幾年,大舅舅做的許多事,恐怕都……”
蘇軾也隱隱約約知道一點,程家大房和二房不是無故分開的。因為二房的和樂樓太過出名,大房想要分一杯羹,本來程深並沒有什麽怨言,十分大方地分了幾家和樂樓交由大房管理,一年過去,他們背靠著和樂樓的招牌,做了許多傾軋同行的事,還圈地放貸,極力擴張勢力,反而丟失了本心,以次充好糊弄顧客,於是這幾家和樂樓開不下去了,大房的人又想要二房經營得好的和樂樓。程深不願再容忍下去,於是在宗族的見證下,自請分家,往日所有積蓄都不要,只把和樂樓完完整整帶走了。這事對程氏宗族來說是醜事,自然沒幾個人知道。
二房走後,大房多了許多銀錢,開始在眉山及益州府等地買地買人,期間惹出了不少是非,尤其放貸之事,深為眉山人所惡。
第二天,蘇洵帶著蘇軾兄弟倆回了眉山,親自與程浚談判,要求讓八娘與程之才和離。蘇洵寫文章言辭犀利,平時吵架也不落下風,而且他為人剛硬,寧折不彎,不然歷史上也做不出為了女兒與妻子的家族當面決裂的事來。這一次八娘還活著,他也就沒那麽刻薄尖銳,但還是說得程浚老臉通紅,屁都不敢放一個。
至於八娘的孩子,蘇洵本覺得女兒要是帶著孩子不好再嫁,並不想要過來,但八娘一直哭訴,說那孩子自幼體弱,大夫說可能活不過三歲,她不想孩子從小便母子分離,更不相信程之才後娶的妻子會對這孩子好,執意把孩子要過來。
程浚也不喜這個體弱多病的長孫,但畢竟是他程家血脈,怎能如此輕易放手?蘇洵費了許多口舌,才把孩子要過來,只是程浚還要求孩子日後不得改姓,只能由蘇家人撫養。這也能理解,程氏好歹是他妹妹,讓親妹妹撫養一個註定會夭折的長孫,他還是願意的。
蘇洵帶著孩子回來,蘇軾抱著瘦小蒼白、氣息微弱的小外甥,心都化作了一灘水,這孩子生來坎坷,在繈褓中就受了那麽多罪,惟願他能平安長大,無憂無慮地過完這一輩子。
八娘在青神住下,程氏為外孫新請了乳母,並給他取了一個小名叫做“石頭”,也是為了應民間所說,賤名好養活的說法。雖然和離了,八娘的氣色卻一天天滋潤起來,漸漸有了十九歲女子的明媚,在醫女的調理下,她們母子的身體都好了許多,看起來也不再那麽觸目驚心了。
蘇洵得知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王浮在幫忙,對她的印象好了很多,再加上同在一間書院教書,他跟王方的關系也漸漸親密起來,互相稱兄道弟,兩家也時常來往。
蘇八娘因為和離的事格外感激王浮,於是常常到王家串門,王浮便說:“姐姐如今氣色好了許多,在家裏閑著也是閑著,不如和我一起出門走走?”
蘇雙宜也聽說她在組織貧苦女子學習各類知識,若是放在以前,她可能還會害怕,但現在她想通了,女子雖柔弱,卻也能自強,如同戲文裏唱的木蘭一般,男子能做的事,女子也能做,甚至能比他們做得更好。
於是她也常常和王浮一起,參加女學會的活動。她們的女學會,如今有三十多個十四五歲的中流砥柱,還有十來個十二三歲的預備役,再加上幾個各地收養的女嬰和前來投奔的三十幾歲的
寡婦,已經頗具規模。在青神當地,人們常把她們和帶發修行的女冠混在一起,而女冠往往沒什麽好名聲,有幾個姑娘還因為這個,受不了家裏的壓力退出了。
雖然頗多誤解和阻礙,但姑娘們的生活是很充實的,早起念詩唱歌,鍛煉身體,把院子裏的雜事做完,一批人上山采藥,一批人在家裏曬藥制藥,另一批年紀較大的,會背著書箱到鄉下偏遠的地方給窮苦百姓看病,她們的老師,最近新加了兩位,就是幫助了八娘的那兩個府城來的畢業學員。
下午她們會紡織刺繡,既學習技術又能補貼家用,到了晚上,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談心,將自己一天的學習心得和體會說出來,她們甚至會談論一些國家大事,談到流民、兵亂和災荒。
八娘完全被這樣的生活吸引,她飽讀詩書,卻常常感慨,自己讀了書,似乎就是為了看兩句賬本戲文,不至於被人嘲笑,可人讀書是為了什麽呢?僅僅是為了不被人嘲笑嗎?她覺得不是。
在偏遠封閉的山村,老弱婦孺無法走出去看病,而行腳大夫往往是欺世盜名的方士騙子,女學會的出現拯救了這樣一些可憐的人,漸漸也在鄉間有了一些好名聲,但當她們開口勸解百姓不要溺殺女嬰、讓女孩子和男孩一樣學些有用的東西、不要虐待女性時,往往會受到嘲諷和哄趕。
但女學會仍然秉持著這樣的宗旨,不斷為世人治病,試圖教化他們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